心理學任意門
17 Sep 2017
專欄文章
華人強暴迷思概念與測量工具

        強暴迷思(rape myth)一詞,是西方女性主義學者Brownmiller於1975年所提出的概念,她認為這是在父權社會底下所存在的一種對女性遭受性侵的普遍誤解,使得強暴事件中往往被指責的對象反而是受害者而非加害者。常見的強暴迷思例子如:「都是因為穿著太暴露才會被強暴」、「常去夜店玩才會被撿屍」、「沒有好好保護自己才會被強暴」。

 

       以往的研究多為使用西方所移植的強暴迷思概念 及使用西方的量表,不過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黃軍義教授認為,由於現今的華人社會同時受到傳統中華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的雙重影響,我們應該重新檢視強暴迷思在華人社會現況中所蘊含的內涵,並發展出符合在地性的本土測量工具。研究結果亦發現,與西方個人主義文化下的所建構的強暴迷思概念特徵非常不同的是,華人強暴迷思具有重視家庭、講究貞操、重視他人評價、修身自省等特徵,強暴被害者較容易被要求自我反省與檢討,並且為了維繫和諧與名譽而選擇隱忍。在這些對於被害極度不公平的迷思中,將會加重對被害者的傷害,並且不利於被害者走出創傷。

 

       另外,過往的研究指出強暴迷思將會影響男性成為強暴加害者(Bohner et al.,2010),接受強暴迷思的女性則較容易成為強暴受害者(Yeater et al.,2010)。亦有研究顯示,相關的實務工作者,如社工、心理師、司法人員等,對於性別角色的刻板化程度將會影響強暴迷思接受程度,並進而影響處理強暴案件的態度(方嘉珩,2008;Uji et al., 2007)。因此,在強暴行為的防治教育上,強暴迷思的宣導對象應不分性別與職務!

   

原文作者群

黃軍義(Jiun-Yih Huang) ; 林旖旎(Yii-nii Lin) 

全文下載

 

 

登入
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