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刊論文
罪惡感與羞恥感及其反應行為:社會認知論取向之探究

DOI:10.6129/CJP.202309_65(3).0001

中華心理學刊 民112,65 卷,3 期,187-214
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23, Vol.65, No.3, 187-214


楊立慈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葉光輝(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摘要

罪惡感與羞恥感是相似的情緒,過去研究探討兩者的差異多聚焦於個體的特質傾向。本文採社會認知論觀點,
主張外在情境與內在自責特質交互決定個體的兩種情緒反應,並討論後續引發的行為。本文假設犯錯情境中的評價來源與注意力焦點差異為引發罪惡感與羞恥感的重要因素,且與個人的自責特質傾向產生交互作用(研究一、二),並影響後續兩種情緒帶來負面感受的因應行為(研究二)。研究一透過實驗設計操弄評價來源與注意力焦點,並於研究二加入自責特質傾向與行為反應的測量。研究結果顯示:「評價來源為自己、注意力焦點為傷害他人」會產生較多罪惡感,而「評價來源為他人、注意力焦點為自己能力缺失」會產生較多羞恥感。另外,研究二進一步探究情境與自責特質傾向的交互作用如何影響罪惡感與羞恥感的產生,結果顯示:當情境中造成他人損傷的特徵鮮明時,個體本身的自責特質傾向較難產生加強或減弱罪惡感的效果。而當情境特徵較為中性或模糊時,個體的自責特質傾向就會影響罪惡感情緒的產生。最後,兩種情緒也會引發在補償、自我提升、逃避與否認等行為的差異反應,其中,罪惡感受較容易引發補償行為,但也會減低否認行為;而羞恥感受較容易引發逃避行為,但也會助長自我提升行為。

關鍵詞:罪惡感、羞恥感、評價來源、注意力焦點、自責特質傾向

 

 

登入
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